经皮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手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吸除冠脉内血栓的方法,目前此治疗方法已经成为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对 120 例急性心肌缺血患者临床实施替罗非班和血栓抽治疗的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ice:office\"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因急性心肌梗死(AMI)而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120例患者,男92例,女28例,年龄39~66岁,平均53岁。有78例患者合并高血压,42例患者合并糖尿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观察组患者行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对照组患者单纯行PCI治疗。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和治疗指南。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变部位比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治疗之前让所有患者嚼服300 mg阿司匹林片和600 mg波立维。两组患者均进行冠脉介入治疗。所有患者在手术之后每天均口服300 mg的阿司匹林(术后5 d改为100 mg/d)和75 mg的波立维,同时连续5 d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依据患者的临床情况,给予患者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二级预防药物,然后对两组患者手术后TIMI血流改善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ST段回落率、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 1.2.1 观察组:对观察组患者行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穿刺成功之后,手术中按10 μg/kg的量将替罗非班在3 min之内推注完,如果患者是[论文网 lunwen.nangxue.com]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则在首次使用时应该将替罗非班的量减少一半,然后用微量泵以每分钟0.15μg/kg的速度持续泵入24~36 h,导丝从血管闭塞部位成功通过之后,沿着导丝将血栓抽吸导管送入,到病变近段时负压缓慢地从病变处通过直到血管远端,然后继续负压向病变近段回撤,进行3~5次的反复抽吸;如果重复造影仍然有血栓存在,则增加抽吸次数直到造影的血栓影响不明显为止。4例患者血栓抽吸导管没有能顺利地从闭塞血管段通过而行球囊预扩张后再次将血栓抽吸导管送入对血栓进行抽吸;13例患者球囊预扩张之后将支架置入;46例患者将支架直接置入。 1.2.2 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单纯行PCI治疗,导丝从闭塞血管病变部位成功通过之后,常规行球囊预扩张之后将支架置入。如果患者出现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则对其以100 μg/min的速度冠脉内注射200 μg的维拉帕米,如果无效,则可以重复使用,最大剂量是100μg。 1.3 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TIMI血流改善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ST段回落率均明显较高,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