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中国美院院长许江先生所说:“伴随着图像技术的发展,虚拟的图像正在构成我们的生活现实的重要部分,构成奇观化的社会现象。动漫成为这种图像生产的代表,以一个个时尚面貌引领潮头,塑造了不同时代的文化气息和文化现象。”[1]新兴的动漫产业主要指的是具有动态的二维、三维的动画片和静态的漫画、插画书刊等创新性艺术形式, 由此而衍生出来的图书杂志、服装、视听制品、标志、电玩、玩具等等,以及这一系列产品的设计研发、制作和销售的产业。它是集技术、劳动和资金三种密集型的复合产业,有着无限的市场发展前景,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劳动、服务岗位和就业机会。动漫本身是我们时代的社会文化现象,它在当下文化活动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安徽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 安徽省动漫产业发展现状 从2007年以来,在国家新闻总署的关怀与支持下,安徽省动漫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机遇,获批在合肥和芜湖建立动漫产业基地。安徽省政府积极运作,很快完成了两个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的建设,其中,合肥进驻全国各类相关企业三百家之多,年产值突破20亿元。芜湖有近35家,年产值超过5亿元。动漫基地建设发展迅速,首先是在两个大型城市合肥、芜湖建立的国家级大型动漫发展基地,发挥了两地地域优势,可以充分利用合肥的省会文化、技术优势,以产权为主导。芜湖以企业和基地为主导,构建动漫集群模式。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安徽省的动漫相关企业将近二百余家,有两万多分钟的动漫生产能力。年增长率大于30%,已经初步完成了创作、生产、播放、教育和衍生的产业链基本构建。随后在一些城市规划和在建立了许多动漫基地,如在淮南建立了志高动漫园,在蚌埠建立了花鼓灯嘉年华动漫园,在六安建立了金领欢乐世界,在宿州建立了神游天下动漫产业园,而这些的动漫基地基本上还是初级阶段,缺乏生存活力,没有形成自己的产业链的集约效能,仅仅依靠政府的保护还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近年来,安徽省动漫企业在原创性作品上做出了艰辛的努力,一系列基本具有原创性的动漫作品如《黑脸大包公》、《淮南子》、《十二生肖》等相继播出 。其中,《黑脸大包公》在美国和日本受到欢迎和热播,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出口文化产品,《十二生肖》也在国内动漫界受到好评,赢得全国优秀动画作品三等奖。安徽省的动漫产业的发展依托自身的优势和条件不断进取,一方面,安徽那闪烁着浓浓的历史情怀和深深的文化底蕴为动漫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论文网 lunwen.nangxue.com]原创素材。另一方面,安徽省高等教育重视动漫专业方向的人才培育,开设动漫专业方向将近五十所高校,毕业生是全国的十分之一,其中安徽工程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财经大学等开设本科专业,宿州学院、三联学院等等,为动漫产业的前行提供了一定的人才保障。 二、 安徽省动漫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