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学 > 音乐 >

论民族音乐传承理念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体现

分享到:
作者:管理员。 TAGS:音乐,教学,体现,理念,民族,文化,
  1 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体现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是相辅相成,两者缺一不可,音乐教育是音乐文化的表现形式,同时音乐教育也反作用于音乐文化,使音乐教育体现出深刻的文化意义及内涵。批判继承音乐文化传统,充分体现时代精神,是中国音乐文化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要将音乐教育放置于音乐文化大环境中才有重大发展的
前景,要对音乐教育给予更多关注,促使音乐教育成为音乐文化传承活动的重要形式。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能促使学生认可音乐教育的深刻内涵,世界上存在着多种富有卓越成效的音乐文化。要促使音乐教育的尽情发挥其传承作用,深入实践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快速发展,才能立足国内、放眼世界,真正全面实现音乐教育的文化价值。
1.1 民族音乐传承的人文价值
  音乐文化是用音乐表达思想内涵的文化形式,会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全世界各民族都很重视传承本民族的文化特征,文化背景不同的音乐教育对其音乐有不同的理解,这就反映出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统特征,体现出其价值观的不同,因此形成了不同民族特色的音乐教育。其实不论哪种文化在很多方面都是相通的、统一的。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需要有文化与其相适应,人类社会向前发展需要有相匹配的教育,音乐教育作为音乐文化的重要部分必须要融入社会,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才能得到发展,才能形成与快速发展的人类社会相协调的,同时具有中华民族深厚内涵的音乐文化。在音乐教育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音乐价值观,共享音乐文化,从而获得对同一种音乐的认同感。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现代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音乐文化的整体性。
1.2 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的传承
  音乐文化要靠后天的音乐教育行为才能传承、发扬。不同理念的音乐教育对不同音乐的理解、教学,将反映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价值、传统,从而形成了具有不同民族特点的音乐教育。因此,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发扬传承中具有深远影响。在各类社会生活中存在有音乐文化,朴实的劳动人民在其劳动生活和民间民俗活动中通过音乐自娱自乐,就形成了无意识的音乐教育活动,这也是传统音乐文化能够永世相传的重要途径。有先前意识和目的的音乐教育传授的是重要的传统及技能,受教育者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系统知识,因此,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也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发扬的重要渠道。同时也要正确认识到音乐教育在音乐文化变迁、传承中产生的负作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应合理地借鉴外来
[论文网 lunwen.nangxue.com]音乐文化,才能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发扬光大。
2 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传承现状
  目前,我国民族音乐发展状况不容乐观,社会广大青年群众更喜欢通俗音乐。各类传媒也随社会主流加快了流行音乐的传播,使流行音乐充斥着整个青少年群体,而喜欢民族民间音乐的群体逐渐减少,致使民族音乐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小。全国青少年学生都学习诸如钢琴等现代流行乐器,很少有学习具有千年历史的传统乐器。发扬民族音乐的民间组织也受到流行音乐的影响,与流行乐团相比,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相当大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之下,作为传播音乐文化的音乐教师要把传承发扬民族音乐文化纳入重要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提高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欣赏和鉴赏水平。中国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创造了内容丰富的音乐文化,这些都是民族艺术的精华所在,现在学生普遍都喜好音乐,但对民族音乐认识很少,一些学校也不够重视民族音乐,这必须引起对音乐教育的反思。
2.1 民乐课程内容较少
  中国民乐课程设置的时间较晚,在第二次颁布的《计划》中才把《民音》作为专业基础必修课进行设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还有很多高校缺少专业师资,民乐课程开设得不够理想。教学内容没有统一规范,较为自由,有部分高校也没有对民族民间音乐进行全面、系统地讲解,教学主要以欣赏民族歌舞为主,也有部分高校把民歌、说唱音乐、歌舞音乐等内容纳入了教学大纲,但他们的内容所侧重不一致,有的学校侧重歌舞音乐,而有的学校偏重民歌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多数高校在整个教学中没有把乡土音乐纳入到教学内容中来。
2.2 民乐教材参差不齐
  调查显示,民乐教材参差不齐,国家针对《民音》课没有统一编写教材,由“世纪高师音乐教材编委会”组织、肖常纬编著出版了《中国民族音乐概述》也未成为高校统一教材。因此,教师在选用授课教材时,有的是选自他人的出版物,有的教师用自己编写的教材,这些很多教材都是音乐院校教材的分支,授课教师独立编写的教材很少。而教师们授课用的诸如音响、影像等教材资料基本都来自公开出版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