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笙的概述 笙是我国古老的簧管乐器,历史悠久,能奏和声。它以簧、管配合振动发音,簧片能在簧框中自由振动,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簧管类乐器之一。 远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笙的型制就已相当完备。在出土的殷1墟甲骨文中有“和”的记载。据著名史学家郭末若先生考证“和”即为小笙2。《尔雅·释乐》记载:“大笙 谓之巢,小者谓之和。”在我国周代乐器分类中,笙为匏类乐器。《诗经》的《小雅.鹿鸣》写道:“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可见笙在当时已经很流行了。 从战国到汉代的文献中,共同记载着笙和竽两种同类乐器。《周礼·春官》中有;“笙师,……掌教(歙 )竽、笙、埙、籥、箫、篪、篴、管”。 “笙”为官名,其职务是总管教习吹竽和笙等吹管类乐器。竽和笙的区别是:笙体小、簧少;竽体大、簧多。春秋战国时期,笙竽是重要的吹奏乐器。 二、笙的种类与构造 从笙这个乐器来看能不能把演奏者的水平发挥的淋漓竟至,很大程度上要看演奏者的乐器构造科不科学,选材精不精良,做工精不精细。如果乐器很好的话就要看个人对乐器的保养与维护了,吹笙的老师常告诉我们“三分的练习,七分的精修”这话是不无道理的。 其次修笙要分小修与大修,小修和大修要视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笙出现问题不大,如一两根笙苗不好发音.漏气.跑音或其他问题,小修即可。如果整把笙都不好发音.漏气的话就要大修了。总的来说平均一年最好大修一至两次。 大修要分四步 一. 清理灰尘与保养簧片。首先把笙苗全部从笙斗上卸下来,笙斗用酒精浸泡后用开水洗净。然后用细钢丝穿上绒布做成掸子状用于清理笙苗内的灰尘。之后把簧片从笙角上卸下来,卸簧片时用硬刀片,不要直接往上掀起来,这样会有一个弊端,薄一点的簧片时间长了,次数多了,就会凸或者凹,会造成吹吸不一样。正确的方法是用硬刀片剖开簧片两面的黄蜡,然后在把簧片取下来。之后刮簧用软刀片去掉簧片上的绿和朱砂,要从下往上反着刮,刀片与簧舌之间的角度不要太大,绝对禁止成直角,否则会刮坏簧片(由上往下如果有突出一点的簧舌很容易造成簧舌受伤或者断裂)。刮到簧舌的地方拿食指肚稍微顶一下,由下往上轻轻去掉簧舌上的绿和朱砂。簧片刮完后在灯光下查看簧舌是否平整,如果不平整则需要调整簧舌,调整簧舌时要特别小心,因为簧舌很软很脆很容易断裂,如果簧舌不太平整都需要调整簧舌根部,使之发音顺畅。然后将簧片反过来清理簧舌的里面照样拿食指肚顶一下把周围的灰尘清理干净。刮完以后可能会有被刮掉的脏东西留在上面,拿手指轻轻的的弹几下就好了。有条件的话用高度酒精搽洗簧片的表面然后晾干(切不可把簧片的次序搞乱)。之后清理笙脚,里面可能会有很多的杂质或者脏的东西,用不是很锋利的刀或者扁的不能削动木头的刀具刮刮就可以了。之后粘簧片,把烙铁烧热以后(温度不要太高)首先在簧舌上点一点黄蜡(调音时保证朱砂不会脱落)之后把黄蜡均匀的涂抹在笙脚上,放上簧片不让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