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学 > 伦理道德 >

行政人员伦理困境分析——以城管执法为例

分享到:
作者:管理员。 TAGS:执法,分析,困境,人员,伦理,行政,
   前言 这里的道德法则即为行政人员所应具备的伦理和道德规范和意识。本文所阐述的行政人员的伦理属于职业伦理方面,行政伦理状况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能力及水平,公正、廉洁、高效的行政形象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都需要行政人员提高自身的行政伦理即行政道德,防止和预防行政不作为以及行政腐败
。行政伦理学是关于公共行政伦理的科学,又称公共行政伦理学,是关于行政道德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1]。行政管理的主体即行政人员在管理公共事务时必不可少的会参杂自身的伦理思考和道德考量,比如行政自由裁量权就是行政管理人员的伦理和道德规范在实际操作中的的具体运用,自由裁量权实施的妥善与否直接反映和体现了行政人员的伦理状况。
一、行政伦理学的起源与研究的必要性
(一)行政伦理学的起源
行政伦理学是对特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首先起源于西方,是西方行政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一方面在西方国家,以美国为例的行政管理过程中,政治腐败问题和一些政府官员的不道德行为愈演愈烈,使一些政治家、学者的关注目光转移到官员的道德问题上,可以说,政治腐败催生了行政伦理学的发展;另一方面,西方行政学发展的进程推动了行政伦学的进步,西方国家针对行政过程中出现的道德腐败等失职行为设立的一些法律法规和道德规章制度促进了行政伦理的进步与发展。
(二)行政伦理学研究的必要性
1、行政学的发展趋势
我国行政学的恢复和重建时期为20世界80年代,行政伦理的研究开始于9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腐败问题,同时法治社会的建设也需要兼顾行政伦理的研究。随着行政学的发展,一些新的问题不断出现,使行政学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现实行政生活中的腐败问题使专家学者和政界人士越来越关注行政人员的道德,使道德规范个人行为,行政伦理的研究也进入人们的视野,因此,对行政伦理的研究是必然趋势。
2、行政实践的需要
行政管理的公正、廉洁和高效形象的建立与行政工作人员的道德构成和实际生活中的伦理规范有很大的联系。健全有序的行政伦理有助于公众对于政府良好形象的树立,进而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同感,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反之,如果政府工作人员行政伦理失范,则会使政府形象歪曲,公众对行政权力的认同感和支持力度就会降低。以城管执法为例,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报道出城管在执法过程中粗暴执法、不公正执
[论文网 lunwen.nangxue.com]法,这一方面引起了社会对城管文明执法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政府形象的树立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我国当前行政伦理困境分析----以城管执法为例
城管执法是当前社会的一个热点,它涉及到政府工作人员与民众之间利益诉求,以及行政人员在具体执法过程中的行为体现。本文则以城管执法为例来探讨我国行政伦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困境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
(一)城管执法的现状
近年来,城管执法过程中所出现的暴力执法和不公正执法愈演愈烈,值得我们对此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反思。城管不公正执法是指部分城管在执法过程中带有有色眼镜,不严格依照法规行使公务。行政执法人员拥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如果使用不当,会使公众对政府的认同感降低,政府的公信力下降。
(二)城管执法过程中不当行为原因分析
深入分析城管执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不文明不符合伦理的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第一,城管执法过程中,执法者和执法对象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对话机制,作为“经济人”每个人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这种现实存在肯定会使城管在执法过程面对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衡量;第二,我国城管队伍体系中,除一些通过公务员途径的正式行政人员外,大部分都是一些下岗的工人,或者是转业人员充当,这些执法人员整体素质低下,在执法过程中,言语粗鲁、行为不当等现象屡屡发生;第三,城管执法的方式不合理,在现实的城管执法过程中,采取的方式更多是粗暴和单一的方式如没收小商小贩的谋生工具,强制停业或者罚以重款,容易引起执法相对人的抵抗情绪,使城管与执法相对人之间矛盾冲突,效率低下,并且最终影响城市形象[2]。
(三)城管执法道德伦理建设途径分析
城管职业道德的建设尤为重要,其伦理道德建设有两条途径,其一是自律,即通过行政执法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来加强伦理建设,使自身在实践过程中遵守自己道德规则,符合社会公众对其形象的期望。其二,是通过他律,即通过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等外部约束控制资源使行政人员遵守职业伦理规范,最终使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