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化给我国企业带来了走向世界的机会,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EDI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即电子数据交换的技术的成熟也从技术上提供了客观条件,企业可以以较低的成本找到合适的交易对象,并通过互联网完成交易,为很多企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同时,企业应通过建立内控系统系统进行风险管控规 避国际贸易风险,使企业真正的从全球化发展中受益。一、 B2B条件下的国际贸易风险 在B2B的条件下,企业将直接的和国外客商接触,需要考虑到各种可能的风险,按照企业客观上的可控性可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 (一) 外部风险 外部风险可以理解为企业所面对的来自企业可控范围之外的各种风险,包括政策风险、政治风险、自然灾害、价格风险、汇率风险、市场风险等。 (二) 内部风险 内部风险是企业自身处理国际贸易相关业务中的失误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企业可以控制的部分,包括合约风险、客户信用风险、贸易结算风险、运输风险、贸易术语使用风险、业务操作失误风险等。 二、 企业对国际贸易风险控制现状 (一) 缺乏国际贸易风险管控的认识 由于很多的国内企业加入全球化B2B经营较晚,对国际市场的情况不熟,同时对企业本身发展缺乏足够规划,重点和精力更多的放在赢利上,经营决策的随机和临时性较严重,特别是近年出现的虚拟企业,往往以当前的短期赢利为目的,对国际贸易中的风险认识不足。 (二) 缺乏应对风险的能力 对国际领域的B2B交易可能出现的各种国际贸易风险认识比较贫乏,大多 是在出现风险损失时被动止损, 缺乏对风险可能损失的估计,盲目交易反而得不尝失。或者,即使对有些风险有所认识,但抵御风险的能力有限,无法对风险进行有效管控。 (三) 没有从系统性角度来思考管控风险的问题 大多数企业即使有了应对国际贸易风险的意识,但更多的是针对某些特定 风险的单独措施,如通过信用证减少支付风险,购买保险应对运输风险等等,缺乏对国际贸易风险的整体管理和系统控制,对出现几率低的风险考虑少,风险损失估计不足。 三、 建立和完善内控系统以应对国际贸易中的风险 (一) 营造合理的内部环境 应在内部明确B2B的经营模式,让企业从董事会、各级管理者到员工都接受以B2B为导向的企业战略和规划[论文网 lunwen.nangxue.com],从而接受符合该导向的风险容量,在日常工作中参与到管理相应风险的过程,执行本职位应承担的风险管理职责。 (二) 由专门人员编制风险控制手册 针对各种国际贸易风险, 企业应按照自身规模设置专门的部门或人员来专门负责国际贸易风险的管理。参与该工作的人员应该具有相应专业知识和能力,能够系统的认识内部和外部的风险,并编制即时的风险控制手册。 在风险控制手册中应反映所有本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风险和相应的防范措施 并针对不同的企业内部使用者的需要进行分析。 对外部的风险进行监控和分析,如对客商所在国的政治动荡、自然灾害或者经济危机对本企业的影响紧迫程度分高、中、低的风险等级,提前告知对应的处理该级别风险的部门,各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将重要交易国的日常经济数据 整理成报告,定期向企业管理者和董事会提交,公司决策层根据报告的分析调整企业的战略,抓住机会规避风险。 对内部各种风险,风险控制手册也能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如针对合约风险、客户信用风险、贸易结算风险、运输风险、贸易术语使用风险、业务操作失误风险等内部风险和应对的防范方法,都一一详细列示,同时对各种风险的最新情况要及时反映以使各风险相关部门能及时进行应对,以防范风险。 (三) 对风险管理情况的效果应进行控制。 风险管理人员还需要对风险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控制,各部门是否真的注意到风险控制手册中跟本部门相关的风险,并实际实施了对应的措施,措施执行后的效果如何,如果在实施相应措施时如何遇到困难,风险管理人员还要提供可能的专业知识以帮助完成风险的管理 (四) 管理部门负有最终的监控职责 企业的风险管理会随着时间变化,企业的经营目标会改变、已建立的内控制度在长时间运行后可能变得缺乏效率、以前的风险容量会变动等,管理部门应有监控的责任以保证风险的管理持续有效。 准备以B2B方式走向国际市场的企业需要在与世界各国的实际交往中认识风险、学习如何用合理的方式防范风险,建立并逐步完善内控制度,发挥其作用,以使内控制度帮助企业系统的完成风险防范任务,使企业能顺利的完成国际间的B2B业务,达到企业的最终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闫芳. 出口企业如何应对国际贸易风险[J]. 商场现代化 ,2008.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