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重庆经开区来说,云平台的落成恰如种成了一棵梧桐树,不仅改善了园区环境,更引未了众多企业的入駐,成为重庆地区信息技术和信息环境快速发展的一个典范。 从今以后园区内的大部分企业,办公室里电脑将只有显示器、键盘、鼠标而不再配备主机,使用的专业软件不再需要单独去购买,而是直接按需使用。随着重庆经开区企业云 平台正式在经开区全面投入使用,经开区的企业率先全市尝鲜“企业云”便利。6月15日,作为重庆市“九朵云”之一,重庆经开区的“企业服务云计算平台”正式上线,开始为园区内300余家企业和20多个政府部门提供一站式信息化服务,通过实现IT资源的按需和快速地端到端的部署,彻底改变了开发园区传统的IT设施使用方式,实现了园内企业“拎包入住”。据悉,该云平台采用了以政府主导的“IT基础设施集约建设”的方式,向企业提供邮件、即时消息、视频会议、客户关系管理、企业系统、办公系统和虚拟硬件设备等租用服务。这朵“云”还配有企业后台运营平台,企业只要在“云”上下载适合自己的模板,就可轻松使用各项管理功能服务,大大减少了自主研发公司系统时间和资金投入。 对此,重庆经开区招商服务中心主任刘家勤表示,“云计算在重庆地区的发展规划得到战略重视,经开区也意识到,做强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不仅要利用经开区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人才优势和政策优势,同时还要采用‘引进来’的战略,通过与国际IT巨头战略协作,运用和掌握包括云计算在内的国际先进技术,改善企业的信息化基础建设,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奠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基础”。 政企联姻 作为重庆和中国西部地区设立最早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经开区被赋予了“承接两江万亿工业区、引领江南万亿工业走廊、带动南岸区和主城东南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使其继续发挥经济增长引擎作用,助推南岸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窗口、全国宜居环境的典范”。重庆经开区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一切从零开始,迈开新一轮发展步伐,跨入二次创业的新腾飞时期。 经开区有着良好的区位、交通和能源优势:北临长江,拥有10公里的长江岸线和10平方公里的滨江地带,拥有长江中上游的天然良港——东港;经真武山隧道、大佛寺大桥至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重庆火车北站仅需20分钟;拥有迎龙、峡口、莲池、东港4座110KV变电站,在建220KV书房变电站1座,电力保障能力强。然而,面对新机遇经开区率先意识到,在激烈的招商引资竞争中,[论文网 lunwen.nangxue.com]不仅要利用经开区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人才优势和政策优势,同时还要采用“引进来”的战略,通过与国际IT巨头的战略协作,运用和掌握包括云计算在内的国际先进技术,改善企业的信息化基础建设,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 正是出于上述考虑,2011年11月,重庆经开区管委会与微软(中国)有限公司企业服务部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共同建设重庆经开区企业服务云计算平台。当时,重庆市副市长童小平评价这次签约用了“三个红本本”,就像是微软与经开区“订婚”:一是达成战略合作;二是建具有全球效力的软件认证培训中心,是在全球有影响的项目;三是在半年后,将率先在经开区的上空飘起一朵“云”,以企业服务为对象、以“云计算”为支撑。 那么,这一云平台的搭建是否能够像预想的那样,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呢? 在今年三月举行的重庆云博会上,经开区设置了专门的展台,仅3天时间里,“云+服务”的信息化模式就吸引了5000多慕名而来的观众、近百家有合作意愿的企业。当时,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观看工作人员对部分企业服务云计算产品的演示后,也忍不住拿起鼠标体验了一番,在看到企业服务云平台摒弃传统的IT架构以高效的云计算模式的运营演示后,他评价:“这将是一朵改变政府现有工作模式的‘云’!” 事实上,仅仅三个月后这一预言就变成了现实。 八通一平 不需要花费高额的硬件及带宽成本,目前园区内300余家企业和20多个政府部门在云平台上已经可以实现一站式的信息化服务。通过这朵云,经开区让传统意义上的“七通一平”(即通给水、通排水、通电、通讯、通路、通燃气、通热力以及场地平整)再加一“通”,即通服务。也正是这张创新牌,让经开区在招商引资上更具有竞争力! 园区内企业可以通过浏览器,登录使用“企业服务云计算平台”,可以应用于邮件、视频会议、客户关系管理、企业系统办公等。这不仅提高了企业和政府的电子商务办公效率,也让经开区成为“智能新区”。 近年来,重庆市持续推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部署,使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