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学 > 经济其它 >

试论中央政策的激励作用与实践运用

分享到:
作者:管理员。 TAGS:实践,运用,作用,激励,政策,中央,
   中央政策的出台,其激励作用是巨大的。2009年5月1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海西经济区迎来了历史性的重大发展机遇。这项政策的发布,大大激励了相关城市。抚州市作为海西经济区20个城市之一,随即明确了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制定了积极参与产业分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现
代农业发展平台、加强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具体计划,融入“海西”已走出了重要一步。一年多来,抚州市抢抓这一历史性机遇,多形式、多渠道加强与海西和台湾的经贸、科技、旅游、农业等方面合作交流,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赶超跨越发展。
  一、海西要共同发展,抚州要先试先行,解放思想是重要前提
  国务院支持加快建设海西经济区,意味着海西经济区将享受更多的优惠政策, 实现共同繁荣。其中有一条必须引以注意, 那就是中央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抚州市又处于东部率先发展的共振极,要加快发展、首要的是解放思想, 先试先行。
  从外部环境看,激励是巨大的, 前景是广阔的, 先试是可行的:一是政策扶持激励。目前已有60多个国家部委、中央企业与福建签署了支持海西建设的合作协议或会议纪要,抚州市地处赣闽两省交界处,在扶持政策上也将迎来共享待遇。二是辐射带动激励。中央将发挥海西经济区辐射带动作用,在经济特区政策优惠与内地逐渐缩小的情况下,抚州市作为协作区的成员,也将共享辐射待遇。三是吸引投资激励。中央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金融机构巨资支持,海外商人回乡创业,台商加紧西进海西,更推动海西加速建设,抚州市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投资待遇。
  从内部环境看,优势是明显的, 条件是不错的, 先行是应该的:一是交通条件改善。向莆铁路为抚州市出海打开了通道,更快地融入海西区发展大动脉,抚州市将成为距湄洲湾最近的省内设区市。二是生态环境优越。抚州市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都是首屈一指,在世界推崇生态工业、清洁生产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今天,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将是最能吸引项目、资金的沃土。三是产业便于对接。抚州市机电、医药、纺织、食品、化工、旅游等主导产业逐步发展,产业群体雏形基本形成,坚实的产业基础为抚州市对接区域产业将发挥积极作用。
  二、海西要共荣,抚州要先试先行,敢于挑战是关键环节
  挑战之一:台商对海西的认同度不足。从区域位置而言,海西尤其是福建省是与台湾最近的省份
[论文网 lunwen.nangxue.com],但改革开放以来,台商喜欢落脚长三角与珠三角,其中一项重要原因就是对海西的了解不多,商贸交流不频繁。挑战之二:周边城市融入意识与竞争态势强劲。海西区的确定,吸引了浙闽赣粤区域的市县纷纷抢抓机遇,加快融入,形势逼人。温州提出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总体设想、主要领域、重点举措和实施计划;赣州提出“要建设成为海西板块的现代化城市”;金华投资50亿元在厦门集美建设“金华厦门国际商贸城”,打造面向海西和台湾的小商品批发中心,还计划在台湾建设国际商贸城,直接在台湾岛开设贸易窗口。挑战之三:区域协作与交流日益加强。厦门与赣州签订了《关于加强“海西”建设,进一步推进区域合作的协议》,在交通建设、贸易、物流、旅游、劳务等九方面加强合作;浙江的江山、遂昌、龙泉,上饶的广丰、玉山,福建的浦城六个县市已成立“浙闽赣边际县域经济协作区”,制订交流合作、借力发展、错位发展的分工合作机制。
  面对挑战,必须积极应对:
  一是寻求上级领导支持,让抚州抢占新一轮区域经济发展先机。抚州是距南昌最近的设区市,也是与福建山水相连,地缘相亲,人缘相近,民风相似的城市。同时,抚州也是省委、省政府一直以来重点支持和关心的地方。要争取国家部委以及省委省政府更大支持,把抚州作为江西融入海西的先行试验区,在土地、税收、奖励等方面给予专门政策。当前,更紧要的是争取在抚州尽快设立海关和商检工作机构,使抚州企业在本市就能完成报关。
  二是区域协作强推进,把抚州打造为海西辐射中部的桥头堡。有效利用和提升跨省际经济协作,参与区域间的对接和交流,突破行政区划的政策壁垒,实现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提高全市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竞争力,力争成为江西融入海西经济区的先行区和先试区。要强力推动抚州市本级和各县(区)与闽台各城市和地区间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签订相应的合作协议,早日互设经贸代表机构。
  三是产业规划作调整,使抚州成为工业招商最佳选择城市。首先是营造引资“洼地”,实现产业、资本与“海西经济区”优势对接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