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般资料: 1.1人口学资料:陈某,女,19岁,某大学大一新生,无精神病家族史,无重大伤病史。 1.2个人成长史:求助者家境好,独生子女,剖腹产,发育正常。父母在学业上对其要求严格,父母是政府官员,与陈某情感沟通较少。陈某性格内向,独立生活能力较差。高考失利,现就读一所普通高校,有失落感。求助者和室友的关 系不融洽,三个月前,求助者与一室友发生因用水问题发生冲突,因其平时为人较差,故其他室友一起指责她。这件事之后求助者和宿舍室友相处时会感觉紧张,有心慌、胸闷、手心出汗,无法集中注意力等症状出现并出现睡眠障碍。求助者感觉不能适应学校的生活,长期旷课,于是打电话向母亲求救,远在外省的其母亲赶到学校后,陪伴女儿主动前来咨询。1.3 精神状态:意识清醒,思维正常,烦躁,情绪时而低落、焦虑易紧张,有自制力但情绪不稳,言行一致,人格稳定。 1.4心理测验结果: SAS:标准分68;显示中度焦虑 2.主诉: 主述:近三个月来,紧张不安、情绪低落,食欲减退,睡眠较差。读大学后,我很不适应学校生活,特别是和室友在生活上有很大差异。和她们不能好好相处。特别是和室友发生冲突后感觉她们都不喜欢我。只要跟她们中任何一个在宿舍独处,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紧张不安,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上课的时候也总爱胡思乱想,于是开始不停地逃课。 3.观察和他人反映: 3.1咨询师的观察:求助者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意识清楚,自知力完整,年貌相符。 3.2母亲反映:陈某性格内向,敏感。特别是和室友发生冲突后,情绪焦虑不安、低落,经常打电话向母亲哭诉:不想上学了,要回家。 4.评估与诊断: 4.1求助者心理状态评估: 精神状态:敏感,有明显的焦虑不安,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 4.2诊断及诊断依据 4.2.1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不安等症状。心理冲突引发的现实刺激让求助者焦虑情绪加剧,持续时间三个月,内容泛化,严重影响其社会功能,因此考虑诊断为社交焦虑所致的严重心理问题[1]。 4.3鉴别诊断 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症是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来访者内心的冲突属于常形冲突且有明显的道德性质,因此排除焦虑性神经症[2]。 4.4.原因分析 生物原因:无明显生物原因。心理因素:求助者性格内向,敏感。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与技巧;社会因素:缺乏适应环境的能力,与家人和同学交流少。 5.咨[论文网 lunwen.nangxue.com]询目标的制定: 5.1近期目标:缓解焦虑,消除不良情绪,建立积极的人际交往模式。 5.2远期目标:协助求助者调整认知,促进人格的进一步成熟。 6.咨询方案的制定: 6.1咨询方法和适用原理 6.1.1合理情绪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基于艾利斯对人性的看法,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基本理论主要是关于情绪的ABC理论。其中:A指诱发事件;B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产生的相应信念,即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C是指在特定的情境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ABC理论认为,诱发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C的间接原因;而B,既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和解释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C的更直接的原因。结合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实际,宜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并配合放松训练及相应的集体活动等[3]。 6.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 6.3咨询时间与收费 时间: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共7次。咨询收费:免费。 7.咨询过程: 7.1咨询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诊断阶段2、咨询阶段3、巩固阶段 7.2具体的咨询过程: 7.2.1第一、二次咨询 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通过摄入性谈话收集来访者资料;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并制定实施方案。运用倾听技术,与求助者建立初步的信任关系。巩固初诊时的咨询关系,运用摄入性会谈搜集求助者的成长史资料。 7.2.2第三、四次咨询 7.2.2.1向求助者解释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及适用性,帮助求助者分析和理解困扰自己的是不合理信念而非现实冲突。 7.2.2.2采用合理情绪想象技术、放松技术通过启发求助者想象一个她不希望发生的情景(宿舍里),在想象中进入产生过紧张不安的情景中,让她体验这种情景下的强烈情绪反应;并传授求助者放松技术,在平时产生紧张情绪是用放松来缓解焦虑[4]。帮助求助者意识到自身不合理信念的存在,并领悟到不合理信念才是导致其不良情绪的原因,由此导入“合理性绪疗法”。 咨询师(以下简称咨):那次吵架之后心情如何? 求助者(以下简称求):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