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亿美元以上境外投资需报商务部核准

分享到:
作者:。 TAGS:,投资,境外,企业,商务部,办法,
   为促进和规范境外投资,1月7日,商务部起草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在网上征求意见。《办法》共设七章42条款,并对《办法》管理的范畴在第二条中做了严格的说明,即境外投资是指,在我国注册的各类企业,通过新设、并购等方式在境外设立非金融企业或取得既有非金融企业所有权、控制权或经营管理权以及其他权
益的行为。
  
  《办法》填补法律空白
  
  对此《办法》即将实施的意义,参与《办法》内部提交意见者之一,商务部境外投资专家邢厚媛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长期以来,我国对境外投资的规范,一直是采用商务部令和通知一类的方式。从严格意义上讲,该《办法》是规范境外投资行为的第一部正规条文,将填补我国法律空白。
  对境外投资的管理,最早是在1984年,商务部的前身-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曾经出台过一个规定,其法律效应仅仅限定在一个文件层面。此后,对境外投资的管理划拨入外汇管理模式。就是1989年国家发布的《境外投资外汇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总的基调是对企业境外投资实行严格审批与控制。境外投资的管理体制基本上搭建于1991年到1992年期间,最主要的文件是1991年国务院批转的关于境外投资管理的有关通知。2004年商务部以16号令发布了《关于境外投资核准事项的规定》。2004年商务部、国务院港澳办发布了《商务部、国务院港澳办关于印发〈关于内地企业赴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投资开办企业核准事项的规定〉的通知》(商合发[2004]452号)。
  
  《办法》分两级审批权
  
  从《办法》出台的原因看,邢厚媛分析有几层含意,一是十七大闭幕以后,业界的呼吁促使商务部开始着手酝酿并做了《办法》的起草准备。二是从近期看,境外投资业务发展加快,增长速度很高。其他发达国家都有正规的法律文本,唯独我国没有。三是经过去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央政府为加快经济的发展,促进、引导并规范对外投资合作的目的,更好地走中国特色的投资战略,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体系服务精神。
  《办法》规定没两级审批权,即商务部与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而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又包括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两级审批权有着严格的规定,从境外投资金额上看,1000万以下的归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审批,1000万以上的归商务部审批。从产业类别看,能源矿产、商品城和房地产开发三大类的审批权归商务部,其他产业的境外投资归省级商务主管部门。三大产业之所以归商务部审批,邢厚媛分析说,属于关键的产业领域,是国家对经济长期发展的需要。
  地级市以及以下的政府部门没有任何审批权,只有上报责任。比如说,杭州市的企业要经过杭州市外贸局,外贸
[论文网 lunwen.nangxue.com]局提出推荐意见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最后有省级核准。
  到目前为止,中国对境外投资的管理实际上掌控在三大部委手中:银监会管理着金融系统的境外投资企业,国资委掌控着中央大型企业的境外投资企业,商务部管理着其他境外投资企业。尽管如此,比1998年以前涉及15至16个政府部门的管理,净化了很多。
  
  《办法》将规范尖锐问题
  
  伴随着“走出去”的大战略,像海尔集团算是比较成功的企业,但是像中石油和中投公司一类的企业就亏损严重,仅雷曼兄弟公司就套死中国6家银行的高额资产。《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主编之一、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李向阳说,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有67%的海外投资不成功。所以,据媒体称,日前国资委、发改委、工信部及商务部等部门,正在加紧调研,针对国内企业有可能开展的大规模的海外投资,将联合推出专门的政策措施。
  针对目前境外投资所存在问题如何管理,邢厚媛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这是个很尖锐的问题。
  邢厚媛说,从2000年中央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中国企业很快融入到全球化的分工和竞争格局当中。对外投资流量已经从2000年不到10亿美元,发展到2007年的187亿美元,2008年上半年已经有256亿美元,速度惊人。像TCL、联想还有很多中国企业已经被世人瞩目。但他们在快速成长过程当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来自三个方面:
  首先是外部环境,比较严峻。最近些年,各个国家的政治环境、政治风险因素在增加,包括我们一向认为投资环境很稳定的国家,像美国在限制外国企业跨国并购方面有很多法律的约束。众所周知,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公司,最后失败。海尔收购美泰克没有成功的原因,就是美国国会认为会影响美国的国家安全。当然,国际上其他不确定因素也影响了我们总体的外部宏观环境,像次贷危机的影响,环境愈加严峻。当然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情况稍微好一些,比较稳定。
  第二个方面是国内的因素。我们国家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政策,缺乏一定的竞争性。这个缺乏竞争性是与国际其它资本输出大国比较而言的。甭说与英、美、法老牌的输入国相比,就是与日本、韩国,甚至包括“金砖四国”的一些投资输出资本相比,我们也缺乏竞争性。主要是战略导向不很清晰,产业政策也不明确,这些政策也缺乏系统性。有的政策是限制的,有的政策是支持的。当然还缺乏法律保障一些因素。
  最后一个因素是企业本身,来自企业自身的一些因素也制约了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比如我们的企业家队伍素质、管理者的跨国经营的国际化的管理水平、企业内部的发展战略导向,有没有好的国际化发展战略,这对企业整体的国际化进程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章来源:《中国联合商报》2009年第2期, 作者:。